12月26日,1000千伏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竣工投运。
从赣江平原到潇湘大地,不到一年时间,红色土地上,近700里银线腾空飞跃,近千基铁塔横空出世,“绿色”电流,能量满满,雪中送炭!
这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的首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打造出中国特高压工程新样板,创造了从开工到建成仅用时10个月的建设新速度。它是怎么做到的?
仅仅10个月,建成南长特高压
在中国特高压工程施工周期纪录上,2年已是最短时间。
南长特高压建设用时10个月,创造了特高压建设新速度,凭什么?
回看过去一年——
2020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南长特高压工程建设;
2021年3月5日,线路工程湖南段全面开工;
2021年11月28日,工程线路全线贯通;
2021年12月21日,工程试运行。
12月26日,宣布工程竣工投运。
这一成就得益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高位推动,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将其列为2021年特高压一号工程加速推进。
湖南、江西两省携手推动,各参建单位众志成城、攻坚克难。
工期紧、气候差、防疫压力大;月光下、晨光里,参建者战天斗地。
3月开工后,雨淅淅沥沥下了72天。5月,长沙遭遇了6轮强降雨天气,给工程推进带来诸多困难。
炎夏高温炙烤,正值组塔施工阶段,塔材表面温度最高时超60℃,作业人员从80米高空返回地面,卸下厚重的装备,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变电站工程项目负责人刘红桥是长沙县本地人,他驻扎工地296天,一天也没有回家。
工程开工以来,5000余名参建人员放弃全年节假日休息,坚持“三班倒”“人停机械不停”连续作业,以“大雨巧干,小雨大干,不下雨加班加点干”的行动攻坚。
挑战重冰区,筑起最强铁塔
南长特高压工程在湘赣两省穿山越岭,平均海拔600米。
“冬季雨雪来临,山区电网线路极易覆厚冰,称为重冰区。”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特高压办副主任徐畅介绍,湖南有2008年冰灾的惨痛回忆,工程系统论证了重冰区技术方案。
线路中重冰区线路长度近60%,最大设计覆冰厚度达40毫米,为现有特高压交流工程覆冰厚度之最。
为了能承担重冰区覆冰重量,线路全线架设难度更大的两条单回路走线,意味着要建设两条110余千米的平行线路。
“酒杯型”铁塔横担最长80.6米、塔高平均86米、单基最重255吨。横担长度为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成铁塔中横担长度之最。相比已建成的跨长江电网工程、省内祁韶直流工程,南长特高压单基铁塔重量翻番。
山区植被茂盛,山路斗折蛇行,96%的地区施工车辆无法到达。
南长特高压工程全面推进机械化施工。
工程引进电建钻机、履带式运输车、履带式吊车等先进施工装备,减少了人力投入,避免了深基坑、索道架设及运输等高风险作业。
山地崎岖,铁塔几乎都是“高低腿”,最大高差16.5米。为了确保“高低腿”坚实稳固,项目在施工前请专业人员反复测量、设计,保证定制的材料误差为零。
据介绍,整个项目是国内首项全地形使用“落地抱杆”“人字辅助抱杆”等先进施工方法的特高压工程,施工精度和效率更高。
徐畅说,优质塔材、先进施工,筑起了重冰区最强铁塔,为重冰区特高压技术积累了新经验。
秀出“科技范”,打造特高压新样板
走进位于长沙县安沙镇的南长特高压潇湘站,这座湖南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面积有15个足球场大小,气势恢宏。主变压器、GIS开关等大型电气设备纷纷“秀”出科技范儿。
GIS开关设备是一种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内部充有纯度极高的六氟化硫气体。要确保容器内通电设备与外界绝缘,安装时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
常规的户外防尘无法实现,湖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攻坚团队把目光转向“室内”。
工地建造了一座“大房子”,这座可移动的无尘车间,集智能控制、自动调节粉尘颗粒度指标、远程监控操作等于一体,让潇湘站实现了“百万级防尘标准”。
南长特高压工程对高质量有不懈追求。
打造“数字化工地平台”,工程建设实现数据化和可视化;
全面推广先进工艺,14台“巨无霸”变压器、1228个单元GIS均一次通过严格考核;
工程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QC成果奖10项、工法3项、国家专利8项……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长特高压工程全面总结应用了我国特高压科技攻关成果与建设运行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全寿命周期效益和标准化水平,巩固了我国在输变电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打造出中国特高压工程新样板。
【链接】
工程名片
1000千伏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华中“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雅中直流配套工程,起于江西南昌1000千伏变电站,止于湖南长沙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南昌、长沙两座1000千伏变电站,分别位于南昌进贤县白圩乡和长沙县安沙镇,新增1200万千伏安变电容量,线路长度2×341公里,总投资102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